于适贴脸开大马頔南山南 音乐采风碰撞即兴火花

寻乐团开启音乐采风之旅

最近东方卫视新推出的《听,谁在唱歌》节目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!这档由发起人于适领衔的即兴共创音乐采风节目,打破了传统音综的套路,带着胡海泉、莫西子诗等音乐人,还有马頔等飞行嘉宾组成”寻乐团”,深入各地文化场景寻找音乐灵感。首期节目就带大家来到了四川大凉山,在这里,于适贴脸开大马頔南山南的即兴创作让人印象深刻。

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”无脚本即兴”模式,完全不做作。嘉宾们要融入当地生活,从民间音乐、习俗中汲取养分。这种诚实感让人耳目一新,难怪开播前就吸引了不少关注传统文化与原创音乐的观众。

大凉山偶遇即兴创作

大凉山的彝族文化给”寻乐团”带来了无限灵感。在市集上,于适被彝族老艺人演奏口弦的场景深深吸引,和马頔一起驻足聆听。你能想象吗?当马頔低沉磁性的声音遇上于适清澈的嗓音,在南山南的美景中即兴合唱,那种碰撞简直太美好了!

最精妙的要数他们在河道边的即兴创作了。莫西子诗弹着吉他,于适闭眼倾听周围的天然声音,接着突然开口唱道:”看见,小溪在我面前流过…”歌词里融入了眼前的一切:溪水、玩耍的孩童,甚至银饰匠人的敲打声。这种不加修饰的质朴感,反而最有感染力。

音乐人之间的奇妙碰撞

随着节目进行,韩庚、戴佩妮、马頔等飞行嘉宾陆续加入。别看他们风格各异——胡海泉玩流行,戴佩妮擅长民谣,马頔则是独立民谣的代表——音乐却成了他们最好的沟通语言。

在前往呷古村的车上,这群音乐人玩起了即兴创作游戏。韩庚哼旋律,戴佩妮填词,马頔低沉的和声加入,刘凤瑶用口技模仿鸟鸣风声…短短几分钟就创作出了一首包含沿途风景的歌。这种随性的创作情形,完美诠释了”音乐源于生活”的理念。

文化传承与音乐创新

在呷古村,”寻乐团”穿上彝族服饰进修刺绣,参加”花儿大会”,认识了年轻的彝族rap歌手曲木依沙。这些经历都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。最动人的是他们在索玛花山坡上改编朴树的《那些花儿》,加入了彝族经典歌曲《不要怕》的彝语歌词。莫西子诗说:”这首歌代表彝族姑娘的坚定不拔。”这句话道出了音乐背后更深层的文化意义。

节目最终,在篝火晚会上,于适弹唱起自己创作的《什么时候再相逢》,所有嘉宾和村民都加入合唱,场面温馨感人。下期预告中,他们将在火把节上带来这首歌的合唱版,还加入了彝族高腔和口弦演奏,让人期待不已。

《听,谁在唱歌》不仅是一档音乐节目,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尝试。于适贴脸开大马頔南山南的即兴创作,展现了音乐人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。这种深入文化肌理的音乐采风,或许正是当下音乐综艺最需要的创新路线。看完首期,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听下一期的火把节演出了呢?

赞 (0)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