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里桥之战清军死了多少人

八里桥之战清军死了几许人

八里桥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事件,它发生在1860年,标志着清朝在与英法联军的战争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。在这场战役中,清军损失惨重,死伤人数不堪设想。据历史记载,八里桥之战清军死了超过1万多人,而英法联军则仅有12人阵亡。这一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,不仅体现了清朝军事指挥的失败,也暴露出清军在技术和战术上的落后。

战役背景

1860年,随着英法联军进犯北京,清朝面临严峻的外患。战争的导火索源于1859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间的不平等条约引起的矛盾。当时,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,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,导致了英法联军的进攻。8月21日,天津失陷后,驻守该地的清军指挥官僧格林沁急忙调兵,准备在八里桥与敌军展开战斗。

战役经过

在战役的进行中,清军总共有六万余人,但其中大部分是八旗精锐,且缺乏与西方列强作战的经验。僧格林沁作为统帅,处于一个极度自信且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形。他的错误决策令人瞠目,指挥骑兵率先冲锋,结局在英法联军的火力下,1万骑兵几乎全体阵亡,几乎未能对敌人造成任何损伤。

接着,僧格林沁下令步兵疯狂冲锋,然而清军在面对新式武器时完全门无缝,并且士兵们出现了严重的士气低落,纷纷选择逃离战斗。战役后,清政府的损失惨重,战局也急速恶化。

战争影响

八里桥之战的失败,对于清朝统治者打击极大,咸丰皇帝痛心疾首,迅速作出反应,率领皇子皇孙跪在列祖列宗的灵位前请罪,并下了“罪己诏”,向全国人民表示歉意。这场耻辱性的战役,不仅使清朝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,也让皇家和官员们觉悟到军事改革的必要性。

战后的清政府,也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管理经验,晚清的洋务运动由此拉开帷幕。曾国藩等人提出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方针,鼓励进修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,以增强民族实力。

怎样?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八里桥之战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。清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惨重损失,清楚地表明了军事落后与战术缺失给民族带来的悲惨后果。总计清军在八里桥战役中阵亡人数超过1万,而英法联军仅有12人阵亡,哭显了当时清军的窘境与面临的巨大压力。八里桥之战不仅是一次军事失败,也一个值得后人深思的历史教训,提醒着后续的各朝各代在面对外部挑战时,必须重视现代化改革与国际事务的应对。

赞 (0)

版权声明